這是今天羅振宇在得到上為第七期得到大學招生的直播,我另外整理的筆記。
在這場直播中羅胖提供七個解決挑戰性難題的工具,並詳細拆解怎樣應用到具體的生活挑戰中。七個工具分別叫課題分離、先乾為敬、尋求杠杆、識別異化、虛擬顧問、自研系統和以人為終。
但在這場直播中僅說明前3個工具(另外4個因為是要實際操作的,在線上沒法執行)
這邊就來分別說明:
文章目錄
工具1-課題分離
這是心理學家阿德勒提出來的一個工具。
這個工具最簡單的講法,就是你是你的事,我是我的事,各走各的。(想要知道更多內容可以去看被討厭的勇氣)
但是絕大多數人會碰到的問題是,會分不清甚麼是自己的事,甚麼是別人的事。
比如說逢年過節前可能會碰到父母親催婚,這件事裡面有兩個課題,他的責任是不一樣的。
第一個課題是你要不要結婚,這是你的問題。
第二個課題是,父母親因為你沒結婚而感到焦慮甚至煩躁,這是他們的問題。
你能不能把這兩個課題分開?
所以要解決問題,需要湊齊4個要素才能動手。第一樣、責任主體;第二樣、目標;第三樣、行動;第四樣、想像結果。
一個人人生的成敗在這個時代非常受你所確定的這個目標的影響,那要怎麼知道這個目標是好的?要怎麼知道現在正在搞的這個路徑、行動方法是通往這個目標最合適的一種方式?
這邊要介紹另一個技術-旁觀技術。
旁觀技術有很多種,下面介紹兩種。
一種旁觀技術是3個10。
就是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時候,在腦中想一下,把這件事做完了,10分鐘之後會發生甚麼,10個月之後會發生甚麼,10年之後會發生甚麼?
10分鐘之後,做的這件事結果出來了,再判斷一下。那10個月是這件事帶來的長期的社會反應出來了。10年是這個行動對你一生當中的價值、意義和影響力呈現出來了。
挑戰性難題只有自己一個人面對,沒有人能幫你參謀。你真正的參謀者因為沒有躬身入局,沒有站在你的角度,他所有的參考意見對你都沒有那麼盡責的,那怎麼辦?自己靈魂出竅,到另一個時空裡面幫自己判斷一下。
另外一個旁觀技術,稱之為假想新聞發布會。
這是亞馬遜公司的一個做法。
做任何一件事之前,先想這件事如果做成了,我會怎麼跟這個世界說?
為社會創造了甚麼價值、甚麼樣的驚喜。然後根據這個新聞發布會的發言稿倒推回來決定自己當下要做甚麼,所以要做甚麼就清清楚楚了。
工具2-先乾為敬
這是酒桌上常說的一句話,但在這邊只是借用這句話,並不是酒桌上的意思。
這邊是要提出一個點,先開始的行動最重要。
咦~你可能會說,行動的重要性還要說嗎?每個人都知道要行動阿!
但這個工具要說的完全不是這個意思。
先來說說為什麼要行動?
行動的意義很簡單,是把想法落為現實,以及將說服變成領導。
先看把想法落為現實。
想做事不要只是用想的,行動,是最好開始解決問題的工具。
再看將說服變成領導。
這個世界有個特別重要的誤解,我們總覺得我們需要說服別人,才能達成服從。從說服到聽從之間發生了甚麼呢?你可能覺得就是共識,我說服了他,他同意了我,然後他聽從了我。
真的嗎?
告訴你一個真相,在創業過程中不需要共識,只需要領導力。
比如說,中午一幫朋友約吃飯,去哪吃飯有共識嗎?沒有的話,就是看哪個第一個喊出來的,若大家沒意見就會說好,一起去吃,大部分的場景都是這樣。
我們並不是因為跟誰有共識,而跟他合作、對他進行服從,只是因為他有領導力。
那領導力是甚麼呢?
好像是主管才要修的一門學問。
不是的,領導力是每一個人都擁有的一種能力。
任何想法,不管用的詞是不是一樣的,要說觀點完全相同,那是不可能的,每個人對任何一句話、任何一個詞、任何一個場景的理解不可能一樣。
所以想達成共識,在邏輯上就不可能。那我們是靠甚麼協作的呢?人類社會是一個靠協作建構起來的一個繁榮的文明。靠的是大家都能看到的事實。
簡單來說,只要把想法落為行動,將一些可能性先呈現出一個基本的現實,有個初步的成果,就會有領導力了。
挑戰性難題最大的難題就是我們無法做規劃,我們無法知道前面的路到底該怎麼走。但是我們要嚴重的依靠他人的協作,甚至是主動的奉獻,才能把這事辦成。
所以,領導力是當中唯一的力量核心,是我們應該打造出來的東西。
那實際要怎麼做?
先行動,先行動的目的不是積跬步以至千里,而是讓你周遭的人看到一個基本的事實,從而接受你的領導。
工具3-尋求槓桿
要解決挑戰性難題,我們必須心裡知道一件事,那就是靠自己是沒戲的。如果自己具備解決的能力,那它就不叫挑戰性難題。所以必須要靠他人。
這時我們需要第三個工具:槓桿。
槓桿是甚麼? 我們以前學過槓桿是個省力的工具。
是把我們更多的力集中到一個點上,所以槓桿才令我們省力。
但槓桿的本質是甚麼? 是把一些力量集中到關鍵點,所以槓桿不是省力工具,而是聚力工具。
這個世界每一次躍昇,靠的不是甚麼四兩撥千斤,而是千斤集於四兩。是這個世界在人之外發生某種折疊,是某些力量突然變成一個點,令我們省了時間。
比如說古代人類學會縫衣,你覺得這很簡單,沒有甚麼技術。
但因為學會了縫衣,把野獸的皮披到自己的身上,人們可以從東非走出去,一路穿過白令海峽到了美洲,其他物種要嘛適應熱帶,要嘛適應寒帶。這種大經緯度的遷移,只有人類才能做到。
一個皮毛披在自己的身上意味著另一個物種花了幾十萬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進化出來的一種對抗氣溫的解決方案,我們幾下就可以放在自己身上。
這叫甚麼?
這就叫時間折疊。
下面介紹四種我們常用解決問題的槓桿:錢、人、信用跟文化母體。
第一種槓桿:錢
錢是最好用的槓桿。能買到的服務千萬別自己幹。我們可以省下更多時間。
當然,情況不一樣也有不同的思考方式。
比如說,要不要花更貴的房租離工作單位更近一些?
從錢本身這個槓桿去想,就是我的能力、我的時間、我的錢在未來幾年能不能增值或變現?
如果本身的職業是保母,那建議不要這麼做。因為保母這個技能在未來的三五年後不會因為多勞而增值。現在這筆錢花在房租上,幾年後沒法變現或增值,那住得近沒有必要。
但是,如果你的工作是個互聯網公司,工作時間越長,或者說與圍繞公司附近的人的協作越多,自身的能力增值就越快。我今天多花5000元房租住的離公司近一點,五年後因為我每天交通時間少花2個小時,我這兩個小時5年後能比5000元的房租更值錢。
算這筆帳就好,你看,是不是折疊了時間?
第二種槓桿:人
當然了,比錢更重要的槓桿就是人。
人是最好的聚力工具,你朋友多意味著甚麼?
他們四面八方替你做各種試探、學習各種知識、形成各種洞察的人,可以幾乎無償的把自己的經驗跟洞察交給你,這不就折疊了時間,所以人是最好的槓桿。
所以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想人的槓桿在哪。先想錢的槓桿,再想人的槓桿,求得誰的幫助。
第三個槓桿:信用
信用這東西實際上是甚麼?就是我也不知道這個人在哪,我就是想空泛的向全世界釋放一個訊號。持續、堅定、高頻度來釋放訊號。
能持續高強度高密度的是放同一種訊號,這就是信用!
這實際要怎麼做?
在演講中的一個例子是,有個設計師每天會發布兩篇文,每天都發,結果羅胖後續要找人設計房子就找上了這個設計師。
第四個槓桿:文化母體
甚麼叫文化母體?就是你一定要占的便宜,因為他們已經是把時間折疊好的槓桿。就這麼簡單。
比如說羅胖每年舉辦的跨年演講,為什麼一定要在12月31號呢?為什麼不能在7月13號呢?當然不行在7月13號,因為那天不是甚麼特別的日子,而12月31號跨年是很多人的共識,所以選那天做跨年演講來為市場提供一個每個人紀念這個人生瞬間的一種解決方案。
所以,我們在做任何一件事的時候,給大家這個檢查清單。
用錢能解決的問題是甚麼,用人能解決的問題是甚麼,我怎麼聚集信用、聚集母體信用,讓時間發生折疊。
結論
我們回到標題問的,怎樣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
解決問題的高手身上無非有這兩個能力,一個叫解決系統性坍縮,把眼下行動不斷的還原成最根本的初心的能力。第二個能力,就是能夠把他人的時間和自己的經驗,產品化、預製化、模塊化,變成日常性疼痛的解決方案。當然要習得這些內容就得去得到大學實際上課了。
聽完整場直播,我也蠻想參加得到大學成為其中一員,學會另外四種工具,並與裡面的各種牛人交流。不過可惜沒在台灣開設,但我仍持續透過得到APP來進行學習,也推薦給你可以加入學習任何想學的內容。
在財務自由的路上,Zack與你一起同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