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賺錢,相信大多數人都有興趣,畢竟在生活中,不缺錢的人是極少數的。但要說到利用副業賺錢,很多人在感興趣的同時也會有疑慮:自己能把主業做好就不錯了,哪裡還有心思搞副業呀?
其實做副業不是為了副業而做,而是為了能找到更多的收入來源、建構更多元的收入結構,在當今這個變化莫測的世界裡,能堤防像是無薪假、裁員等狀況的衝擊,可以更好的保護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文章目錄
副業的分類
防守型副業
防守型副業,是指一個人他自己的主業做得不錯,當下工作也沒甚麼問題,但為了預防將來的危機,提前準備,所以來幹點副業,增加自己的財務保障。
進取型副業
進取型副業,主要不是擔心危機,而是出於興趣和特長,積極主動地開展副業,希望創造更多的收入來源。
大家通常是如何選擇副業的?
說到這個,會不會想到做外送、開計程車、做電商之類的工作,這些是比較常見的副業。有些副業是比較容易想到的,像是做自媒體、保險經紀人等等;有些是不容易想到的,像是二手車評估。
>>>延伸閱讀:超過80種增加收入的方式
副業的劃分
副業劃分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有專業技術門檻的,不是每個人都能做,比如程式設計、平面設計等方面的工作;另一種是沒有技術門檻的,只要自己願意投入時間跟精力,隨時都能做,比如像跑外送、參與問卷調查等等。
自己到底要選擇做甚麼類型的副業,這是在考慮副業的時候,一定會碰到的問題。
通常來說,如果有條件做專業技術方面的副業,當然是最好的。因為這類副業有門檻,報酬也比較高,並且在做的過程中,能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但是如果沒有條件做專業技術類的副業怎麼辦呢?
那麼,從其他方向的副業做起,也是一種選擇。
從興趣愛好經營副業
每個人都有興趣愛好,只是自己平時已經習慣了,認為這件事非常平常,每個人都應該知道,所以不去琢磨這些興趣可能涉及什麼環節、用了什麼知識、需要什麼樣的技能、跟什麼類型的職業相關。
但如果仔細琢磨,包括玩遊戲、看電影、讀書、旅遊…這些興趣愛好,都有很多相關延伸的工作可以做。
比如說,A自己喜歡玩車,只要聊車可以聊個三天三夜,有朋友想買車,就叫A幫忙驗車,而且評價很好。當A想透過副業賺錢時,幫人驗二手車就是個可行的方向。
從市場趨勢經營副業
現在社會發展節奏越來越快,各種趨勢此起彼落,因此創造出各種機會。只要留意這些趨勢,再加上自己努力學習,開展副業也是水到渠成。
比如說,B是一位媽媽,有了小孩之後,想為自己的小孩買保險,就開始研究保險知識,研究一段時間後,她意識到保險這行業可能有不錯的前景,就考了證照,將自己買保險的思路分享到自己參加的寶媽群組裡,有些寶媽感興趣就來諮詢她,而B的原則是自己買的保單才會推薦,這樣就贏得了保媽們的信任,不斷有單子成交。
想做副業,如何利用自己的核心資源開始副業
每個人都可能有的四種資源,包括知識與技能、人際關係、資訊、管道;這些資源有幾種資源變現模式,給你分享比較典型的兩種。
第一種,是用自己的專業技能下班後幫別人做事,為別人服務。
第二種,同樣用專業技能幫別人做事,不過這種專業技能是在主業之外額外去學習發展出來的。
比如說,C自己有主業,為了想辦法提高個人技能,去學了PPT設計,除了做自己的PPT,也協助其他同事製作PPT,打開了自己的口碑,透過幫人做PPT開始自己的副業。
前面提到的兩種模式,都是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直接服務於他人,幫別人做事。其實不光是這樣,現在隨著新的學習方式興起,將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傳授給別人,也能成為賺錢的副業。
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副業?
到底要如何找到適合自己、而且有發展潛力的“投資型副業”,而不是簡單的拼時間和體力的“消耗型副業”呢?
簡單來說,要注意兩個角度:一個由內而外,一個由外而內。
所謂由內而外,就是從自己的條件出發,分析自己的知識、技能、興趣、特長等,看自己能做什麼、想做什麼;而由外而內,就是從工作的性質考慮,通過有沒有專業壁壘、是否具有複利效應、是否是夕陽產業等標準,來篩選具有成長性、值得長期投入的工作。
說得具體一點,我們可以先從由外而內的角度,找自己最看重的3個工作特質,篩選出第一份副業清單;再通過由內而外的自我認知分析,找3~5項自己最擅長的工作、最想培養的技能或最感興趣的領域,篩選出第二份副業清單。最後對比這兩份清單,重疊的內容就是比較理想的副業類型。
如果兩方面沒有重疊怎麼辦呢?那可能說明我們對副業的目標設置和自身條件分析有偏差,也就是理想和能力不匹配。
那就得調整,要麼降低對副業的要求,要麼提高自身的條件。總之,只有經過認真分析和慎重考慮,才能發現理想的副業;並且經過調整和校正,相信大多數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副業。
延伸閱讀:如何發展一個靠譜的副業?三個步驟找出適合自己的副業
在做副業過程中,可能面臨什麼困難,又有哪些解決辦法?
是不是找到了一項副業,就能高枕無憂呢?當然不是囉。
副業做起來不難,但要堅持下去卻不容易。有的人做了幾天,覺得太累,就放棄了;有的人想要堅持,卻不知道怎麼做,做著做著就做不動了;還有的人雖然看到了回報,但回報太少,就不想再做了…等等。
接下來介紹3種常見的障礙和突破方法。
第一個障礙是不停地觀望,但不執行
很多人會因為各種原因想嘗試副業,但想歸想,總是邁不出第一步。而邁不出第一步的原因也很多,比如事情太難、時間不夠用、擔心付出了不一定有回報…等等。
這時候怎麼辦呢?
解決方案就是,立刻去做。
假設自己不會游泳,要是想學會游泳,只是在岸上看是學不會游泳了,得跳進水中才行。
而立刻行動的背後,其實是兩種思維方式的差異。我們很多時候做事猶豫,不斷觀望,是因為習慣裡有一種認知,認為想做什麼,要先學會,然後再去做,遵循的是“想做→會做→做”這樣的程式。但實際上,生活中大量實踐都是先做起來,然後才知道怎麼做,甚至擅長和主動去做,遵循的是“做→會做→想做”這樣的模式。
當想清楚了這一點,我們就知道幹副業的時候,不用考慮太多,那只會陷入不斷觀望的陷阱;只要方向正確,自己想幹,就先幹起來,在實踐中不斷修正和調整就可以了。
第二個障礙是“三分鐘熱度”
跨過了觀望階段的人,往往對副業滿懷憧憬,在新鮮感和創業熱情的推動下,渾身是勁,勇往直前。但不久後會發現,在新鮮感和熱情褪去之後,各種不適應和麻煩接踵而至,比如時間不夠用、睡眠不足、沒錢參加培訓、缺乏資格認證、回報遙遙無期等。
這時候很多人會想放棄,並給自己找了理由,比如“體驗了一下,發現不喜歡”、“投入時間和精力太多,影響正常生活”、“還是想過得自在一些,這樣不值得”…等等,陷入了“三分鐘熱度”的困境。
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解決方案是“提升重要性”。
就是如果我們能想辦法提升事情的重要性,就能讓自己的努力更有韌勁;相反,如果你認為一件事沒那麼重要,就不會主動去做,或者碰上點困難就想打退堂鼓。
有些人想做副業獲得第二份收入,但遲遲沒有行動,或只有三分鐘熱度,多半是副業對他來說沒那麼重要。可能因為他們的主業收入還不錯,生活無憂,所以做不做副業都無所謂。
但如果他能想像,要是自己突然遭遇無薪假、裁員等狀況,生活一下子緊張起來,因為收入不夠了,甚至連開銷也維持不下去,那麼很有可能馬上會付諸行動,並督促自己堅持下去。
第三個障礙是自我懷疑
在經過一段時間堅持後,做副業的人如果體驗不到回報,就會進入自我懷疑階段。這時候會產生各種懷疑,比如我為什麼要辛辛苦苦做這個事?堅持下去真的能成功嗎?投入這麼多精力值得嗎?我做這件事的方向對嗎?做事的方法對嗎?…等等。
懷疑多了,就會焦慮緊張,感到壓力,一旦扛不住就會選擇放棄。
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解決方案是設計階梯模型。
簡單地說,就是把大目標分解為小目標,從小目標開始做,容易看到成果,保持自信。具體來講,可以把一星期以內的目標定為“步驟”;一周到一個月的目標定為“短期目標”;一到三個月的目標定為“長期目標”;三個月以上的目標定義為“夢想”。把目標分解之後,就可以著眼於具體的步驟,通過標記打鉤的方法來推進任務,一步步地由短期目標向長期目標邁進。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可以迅速看到做事的結果,增加自信心,保持緊迫感。比如你想寫一本書,從選題到寫作再到編輯、印刷、上市,至少要6個月以上。這時候如果把出書作為一個總目標,會讓過程顯得枯燥而漫長。而如果把這個過程分解為若干小目標,甚至在寫作過程中把一些章節發到網上,獲得讀者的回饋,這個過程就會顯得更緊湊和愉悅。所以使用階梯模型做事的人,半途而廢的可能性更小,達成目標的可能性更大。
結論
在當今市場經濟中,副業機會是廣泛存在的。一方面可以面對周圍的人群,用特定的服務或產品滿足他們的需求;另一方面是關注社會、行業趨勢,從趨勢的變動中尋找副業。
每個人在職場摸爬滾打,都會掌握一些有價值的資源,比如知識、技能、人際關係、資訊、管道等等,也可以想辦法把它們轉化為副業。
做副業並不容易,但如果你能堅持不懈,穿過自我懷疑,也許會來到一個穩定的時期,到這時候,花多少精力、收入是多少、成本是多少、出現意外情況怎麼應對,相信都可以預判。副業做到這一步,就算達到了成熟的階段。
但即便如此,副業也不是一勞永逸的。因為大多數產業都有生命週期或紅利週期,當副業所屬的領域進入衰退時,副業也會衰退,也需要通過持續創新、降低成本、放大服務能力來保持長期的競爭力。
延伸閱讀: